-
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22个市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建设
2017年,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2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,涵盖民生改善、环境建设、商业发展、招商引资等多个领域,标志着区域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启动。这些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推进,将助力城市功能提升、人居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 一、项目总体构成与覆盖领域 此次集中开工的22个市级重点项目,包含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参与的多个类别,涉及旧城改造、城市建设、市政市容、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。其中,既有直接服务民生的老旧城区提升改造工程,也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商业及城市综合体项目,还有完善城市功能的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。项目布局注重统筹兼顾,既聚焦当前民生需求,也着眼长远发展规划,形成了多领域协同推进的建设格局。 二、老城区改造的重点内容与民生导向 在此次开工项目中,老旧城区提升改造工程是重点之一,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多个片区同步展开,覆盖较大范围,惠及数十万人。据介绍,这些片区此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、人口与建筑密度较高、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。改造工程将通过优化空间布局,适当减少原有建筑面积和附着物,降低人口密度,同时增加公共绿地面积,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,全面提升片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生活品质。 三、创新投资模式助力项目推进 2017年,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数量达36项,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成为政府投资的主要方式。当年实施的老城区改造、城南经贸合作区先行启动区路网工程、城南经贸合作区管廊工程等项目,均采用该模式推进。此外,老旧城区提升改造工程后期的项目建设也将主要依托这一模式,通过整合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优势,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,形成可持续的项目推进机制。 四、项目实施对区域发展的深远意义 此次22个市级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,对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在城市建设方面,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将完善区域交通体系,提升城市运行效率;老城区改造工程将改善人居环境,增强居民幸福感。在经济发展方面,商业及城市综合体项目将带动招商引资,激发区域经济活力;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推广,将为后续项目建设积累经验,推动投融资体制创新。这些项目的实施,将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功能体系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2025-09-05
-
沙依巴克区古尔邦节晚会奏响民族团结新乐章
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通过举办"民族团结一家亲"文艺晚会,在展示区域文化魅力的同时,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创建工作,为招商引资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。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,展现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。 一、多元文化汇聚舞台精彩 晚会集结了歌舞、小品、微电影等艺术形式,由辖区居民与结对亲戚共同创作表演。其中取材于真实故事的原创小品,通过社区邻里间的日常互动,展现不同民族间从陌生到亲如一家的转变过程。舞台背景融入艾德莱斯绸纹样与剪纸艺术等民族元素,象征文化互鉴共荣。 二、结对帮扶传递城市温度 活动现场表彰了多对模范结对亲戚,他们中有持续十年照顾残疾青年的公职人员,也有携手创业的各族伙伴。一部纪实微电影再现了帮扶者每月定期探望、帮助就医就学的细节,主人公为受助者亲手缝制棉被的镜头引发观众共鸣。这种非血缘亲情已成为沙依巴克区基层治理的特色名片。 三、创新载体深化创建内涵 沙依巴克区将民族团结与传统文化节庆相结合,开发出"微电影+宣讲""手工艺市集"等新型传播载体。北园春社区通过戏剧工作坊形式,收集整理二十余个邻里互助案例改编成舞台剧。区委宣传部门表示,这些鲜活素材将纳入全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。 四、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该区建立"周见面、月活动、季评比"工作机制,现有注册结对亲戚超万对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开展语言互学、技能培训等活动百余场。活动现场设置的"民族团结签名墙"留存了各族群众的祝福寄语,后续将制作成电子档案永久保存。 五、节庆平台促进交流互鉴 值此传统佳节,晚会特别设置民族美食体验区与非遗展示区,邀请各族群众共同制作馓子、绣花帽等节日特色物品。舞台上演的十二木卡姆选段与京剧联唱,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。活动结束后,参会嘉宾与社区居民共同跳起麦西来甫,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 这场融合视听盛宴与文化浸润的晚会,生动诠释了沙依巴克区"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"的民族团结图景。通过持续创新活动形式与内涵,该区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为乌鲁木齐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贡献基层智慧。
2025-08-28
-
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市级重点项目4月初陆续开工建设
2024年,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聚焦高质量发展,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,36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全部进入审批手续办理阶段,将于4月初陆续开工,涵盖民生改善、基础设施、生态文旅等多个领域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 一、民生项目持续加码,城乡接合部服务升级。2024年,沙依巴克区加大民生领域投入,重点向城乡接合部倾斜,通过完善道路、供水、供电等基础设施,提升教育和医疗服务覆盖能力。针对城乡接合部居民需求,规划建设中小学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,优化公共服务布局,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居民。 二、“三大片区”改造提速,人居环境显著改善。2024年3月底,沙依巴克区碾子沟片区、和田街片区、环雅山片区“穿靴戴帽”工程推进顺利。其中和田街片区和田二街项目包含增建公共绿地、新建道路广场,将对道路两旁始建于1970年前后的老旧建筑进行综合改造,目前改造计划已获沿线商户集体认可,商户期待改造后绿化提升、街区焕新,带动经营环境改善。 三、城市功能不断完善,公共服务更加便民。2024年,沙依巴克区规划建设教育、卫生、文化体育、养老托老等公共服务设施,同步增加公共停车场、公共卫生间等便民设施。以东西和平渠为依托,打造串联城市的绿色水系景观,建设多处小游园、小绿地,为居民提供更多休闲活动空间,提升城市宜居度。 四、生态文旅融合发展,激发区域经济活力。沙依巴克区围绕环雅山规划生态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打造集生态观光、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线路。同时,在“三大片区”改造中,重点打造文化特色街区和商业长街,通过挖掘区域文化资源,培育特色商业业态,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,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活力。
2025-08-20
-
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“三大片区”综合改造提升民生与发展能级
2024年,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,将“三大片区”综合改造作为统筹招商引资与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,一批市级重点项目已全部进入审批手续办理阶段,将于4月初陆续开工建设,通过基础设施升级、生态环境优化、产业功能完善等举措,全面增强区域综合承载力与居民幸福感。 一、聚焦民生短板,推进基础设施系统性升级。2024年,沙依巴克区针对城乡接合部公共服务薄弱环节,加大教育、卫生、养老托老等领域投入,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学校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养老托老机构,同步增加停车场、公共厕所等便民设施。在和田街片区,和田二街项目正推进道路广场新建与公共绿地增建工程,对1970年前后建成的老旧建筑实施综合改造,目前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已近尾声,改造方案获得沿线商户广泛认同,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街区环境,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。 二、立足片区禀赋,打造特色鲜明的功能空间。沙依巴克区结合碾子沟、和田街、环雅山“三大片区”资源特点,实施差异化改造策略。碾子沟片区依托交通枢纽优势,重点完善商业服务与交通集散功能,推动区域业态优化;和田街片区深挖历史文化底蕴,规划建设文化特色街区,保护传承传统风貌;环雅山片区则以生态资源为基础,布局文化旅游基础设施,构建集生态保护、休闲游憩、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片区,形成“一域一特色”的发展格局。 三、强化生态引领,构建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。2024年,沙依巴克区以东西和平渠生态修复为契机,打造串联城市的绿色水系景观带,规划建设多处小游园、小绿地,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生态韧性。同时,围绕环雅山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,同步配套建设文化旅游服务设施,推动生态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,为居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,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。 四、融合产业发展,激发区域经济内生动力。沙依巴克区将“三大片区”改造与产业培育紧密结合,通过优化商业布局、完善配套设施,增强区域对优质产业项目的吸引力。在改造过程中,规划打造5条商业长街,整合现有商业资源,引入特色业态,提升街区商业活力;同步推进2个文化特色街区建设,促进文化与商业融合发展,预计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就业岗位增加、消费市场扩容,为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动能。
2025-08-11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